傅廷棟院士。通訊員劉濤 攝
在華中農業大學,要想找到傅廷棟院士,最容易的辦法是到油菜試驗田轉轉。他常常戴著草帽、背著布包,在油菜田中觀察、記載。
“一株花,一件事,一輩子”,專注雜交油菜育種六十余年,解決了我國油菜產量和品質兩大問題,并創下多個“第一”。他師從我國油菜遺傳育種學家劉后利,是新中國第一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他發現了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Polcms),由此拉開了世界雜交油菜實用化的序幕。他還是我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獲得國際油菜科學界最高榮譽獎——“杰出科學家獎”的亞洲科學家。
截至目前,傅廷棟院士帶領團隊已育成80余個油菜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逾3億畝,推廣油菜多功能利用,為農民鼓起“錢袋子”,累計增收逾百億元。
近年來,“以油菜修復改良鹽堿地”是他事業的新領域。他聯合甘肅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等15家教學、科研單位,在新疆鹽堿地上試種“耐鹽堿油菜”。
今年1月,傅院士獲評第九屆湖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頒獎典禮上,86歲的他因在新疆查看新一茬耐鹽堿油菜的生長情況,不得不缺席頒獎儀式,并委托學生送來一個瓶子。瓶子里裝滿了油菜種子,是科研團隊從3000多份油菜品種資源中篩選的,育成耐鹽堿、油用、飼肥相結合的油菜品種“華油雜62”,已在西北地區的鹽堿荒地和東南沿海地區的鹽堿地大面積種植。
一輩子圍著田地打轉,圍著農民打轉,他說:“我們搞科學工作的,最大的責任就是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幾十年,還是源于這份責任感。我想要承擔起這份責任,這也是我做科研工作,搞科技創新的最大動力?!保ㄎ錆h晚報 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劉濤)
發表時間:2024-10-30 來源:湖北文明網
傅廷棟院士。通訊員劉濤 攝
在華中農業大學,要想找到傅廷棟院士,最容易的辦法是到油菜試驗田轉轉。他常常戴著草帽、背著布包,在油菜田中觀察、記載。
“一株花,一件事,一輩子”,專注雜交油菜育種六十余年,解決了我國油菜產量和品質兩大問題,并創下多個“第一”。他師從我國油菜遺傳育種學家劉后利,是新中國第一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他發現了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Polcms),由此拉開了世界雜交油菜實用化的序幕。他還是我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獲得國際油菜科學界最高榮譽獎——“杰出科學家獎”的亞洲科學家。
截至目前,傅廷棟院士帶領團隊已育成80余個油菜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逾3億畝,推廣油菜多功能利用,為農民鼓起“錢袋子”,累計增收逾百億元。
近年來,“以油菜修復改良鹽堿地”是他事業的新領域。他聯合甘肅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等15家教學、科研單位,在新疆鹽堿地上試種“耐鹽堿油菜”。
今年1月,傅院士獲評第九屆湖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頒獎典禮上,86歲的他因在新疆查看新一茬耐鹽堿油菜的生長情況,不得不缺席頒獎儀式,并委托學生送來一個瓶子。瓶子里裝滿了油菜種子,是科研團隊從3000多份油菜品種資源中篩選的,育成耐鹽堿、油用、飼肥相結合的油菜品種“華油雜62”,已在西北地區的鹽堿荒地和東南沿海地區的鹽堿地大面積種植。
一輩子圍著田地打轉,圍著農民打轉,他說:“我們搞科學工作的,最大的責任就是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幾十年,還是源于這份責任感。我想要承擔起這份責任,這也是我做科研工作,搞科技創新的最大動力?!保ㄎ錆h晚報 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劉濤)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