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大慶路小學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紀實:讓每朵花都自然綻放

A-   A+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襄陽市大慶路小學教育集團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面遵循文明校園“六個好”的創建標準下,突出我校特有的文化內核--“自然生長”,即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尊重孩子生長規律,提倡教育應該順勢而為、自然而生,讓學生在自然生長中感悟初心、立志成才,扣好人生第一??圩?。

  一、尊重教育規律,言傳身教以德樹人。一是組織機構科學健全。針對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學校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進一步細化分解創建任務,將責任明確到人,形成了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師德師風高尚優良。學校以四月師德教育月為載體,積極宣傳學習先進師德楷模與典型事跡,以九月教師節為契機,開展“十佳”系列教師評選,高度重視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三是注重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我們通過“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團結家長的力量,動員家長爭做創建的參與者,當孩子的示范者。每天的交通執勤崗點、每學期的“戶外社團”以及各種重大活動、節點,都活躍著家長的身影,互動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親子關系更融洽,也讓家校關系更和諧。

  二、尊重教學規律,特色課程以教助人。一是愛黨課程。深入開展“童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每周一升旗儀式開展黨史教育,利用班隊會開展紅色影視、紅色故事分享等活動。今年,借“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機,學校通過建紅色文化小廣場、唱紅色歌曲、吹奏紅色樂曲、誦紅色家書、講紅色故事、跳紅色課間操、寫紅色書法、做紅色手工、畫紅色人物、開紅色運動會等“紅色十個一”活動,爭創三紅校園。二是愛國課程。學校自主開發了《小課堂 大閱讀》《中華民俗風》等系列傳統文化校本教材,為學生普及中國古典名篇、傳統節日等知識。通過晨誦午寫暮省等特色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三是愛家課程。學校長期開設“家文化”系列課程,每年暑假開展“曬家風”“尋家譜”“寫家書”等活動,常年堅持開展家長義工課程、家長培訓課程、親子活動課程等系列愛家課程。學校將5月和10月定為“戶外社團”活動月,以班級為單位,邀請家長陪同學生共同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孝親敬長的品質,提升父母家庭教育的能力,為和諧家庭建設奠基。

  三、尊重成長規律,多彩活動以文化人。一是保障全員參與。學校長期堅持開展體藝“2+1”活動,要求每個學生掌握2項體育技能和吹葫蘆絲這一藝術技能,通過 “3000人體育節”“3000人藝術節”等活動開展競技交流。每周開設20分鐘葫蘆絲課,并于每年“六一”兒童節期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葫蘆絲展演,全方位開展美育教育。在體育比賽中大量設置“籃球繞桿接力賽”“仰臥起坐運球賽”等趣味團隊比賽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二是注重特長發揮。學校開設了班級社團、學校社團100多類,順應學生的興趣方向,根據學生的愛好培養特長。每天課間開展校級社團活動,每周四開展班級社團活動,保證社團活動時間。魔方社團的團長徐子博是全校知名的“魔方小達人”,2014年在北京魔方比賽中獲少兒組第一名,經學校培養推薦,多次參與國內各類魔方比賽,2019年獲三階魔方中國記錄。三是豐富活動形式。學校根據學生喜好和教學要求,編排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教育課程。利用大課間時間,開展廣播操、禮儀操和流行韻律操教學。結合建黨100周年,學校編排了紅色大課間《閃閃的紅星》。結合傳統文化,編排了以《弟子規》為主題的禮儀操。結合學生喜好,編排了《大夢想家》等韻律操,極大地豐富了課間操的趣味性。體育節的項目,學校也進行了創編,設計了《搶運公糧》《穿越火線》《解救戰友》《巧渡大河》《萬里長征》《沖鋒陷陣》等運動項目,融入了紅色教育元素,讓學生在競賽的同時,也體驗到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奮勇拼搏的精神和斗志。

  四、尊重自然規律,校園環境以美育人。一是合理利用空間。合理利用校內空間開展綠化美化,充分利用宣傳欄、文化長廊及班級文化陣地開展思想道德宣傳。特別在今年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我校將一樓600平米的架空層設計成紅色文化小廣場。學校在架空層上空懸掛國旗、黨旗、隊旗。兩面“學黨史 感黨恩”的主題墻展示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突出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節點,讓學生在學習參觀中耳濡目染受到黨史教育。設計了紅讀角、“紅色知識小問答”翻轉牌趣味游戲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彰顯文化特色。打造了特色鮮明的“百步梯”,選取了《論語》中的101個名句,在主教學樓101級臺階上用小篆雕刻裝飾,101級臺階代表著學校對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美好祝福。三是師生共同建設。學校將美術、語文等課程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開展校內奇石命名、校園綠植優化、學生習作展示等活動,遴選優秀學生作品,作為校園固定景觀,培養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責任編輯:何霄

襄陽市大慶路小學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紀實:讓每朵花都自然綻放

發表時間:2021-12-27 來源:湖北文明網

  襄陽市大慶路小學教育集團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面遵循文明校園“六個好”的創建標準下,突出我校特有的文化內核--“自然生長”,即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尊重孩子生長規律,提倡教育應該順勢而為、自然而生,讓學生在自然生長中感悟初心、立志成才,扣好人生第一??圩?。

  一、尊重教育規律,言傳身教以德樹人。一是組織機構科學健全。針對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學校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進一步細化分解創建任務,將責任明確到人,形成了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師德師風高尚優良。學校以四月師德教育月為載體,積極宣傳學習先進師德楷模與典型事跡,以九月教師節為契機,開展“十佳”系列教師評選,高度重視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三是注重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我們通過“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團結家長的力量,動員家長爭做創建的參與者,當孩子的示范者。每天的交通執勤崗點、每學期的“戶外社團”以及各種重大活動、節點,都活躍著家長的身影,互動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親子關系更融洽,也讓家校關系更和諧。

  二、尊重教學規律,特色課程以教助人。一是愛黨課程。深入開展“童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每周一升旗儀式開展黨史教育,利用班隊會開展紅色影視、紅色故事分享等活動。今年,借“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機,學校通過建紅色文化小廣場、唱紅色歌曲、吹奏紅色樂曲、誦紅色家書、講紅色故事、跳紅色課間操、寫紅色書法、做紅色手工、畫紅色人物、開紅色運動會等“紅色十個一”活動,爭創三紅校園。二是愛國課程。學校自主開發了《小課堂 大閱讀》《中華民俗風》等系列傳統文化校本教材,為學生普及中國古典名篇、傳統節日等知識。通過晨誦午寫暮省等特色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三是愛家課程。學校長期開設“家文化”系列課程,每年暑假開展“曬家風”“尋家譜”“寫家書”等活動,常年堅持開展家長義工課程、家長培訓課程、親子活動課程等系列愛家課程。學校將5月和10月定為“戶外社團”活動月,以班級為單位,邀請家長陪同學生共同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孝親敬長的品質,提升父母家庭教育的能力,為和諧家庭建設奠基。

  三、尊重成長規律,多彩活動以文化人。一是保障全員參與。學校長期堅持開展體藝“2+1”活動,要求每個學生掌握2項體育技能和吹葫蘆絲這一藝術技能,通過 “3000人體育節”“3000人藝術節”等活動開展競技交流。每周開設20分鐘葫蘆絲課,并于每年“六一”兒童節期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葫蘆絲展演,全方位開展美育教育。在體育比賽中大量設置“籃球繞桿接力賽”“仰臥起坐運球賽”等趣味團隊比賽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二是注重特長發揮。學校開設了班級社團、學校社團100多類,順應學生的興趣方向,根據學生的愛好培養特長。每天課間開展校級社團活動,每周四開展班級社團活動,保證社團活動時間。魔方社團的團長徐子博是全校知名的“魔方小達人”,2014年在北京魔方比賽中獲少兒組第一名,經學校培養推薦,多次參與國內各類魔方比賽,2019年獲三階魔方中國記錄。三是豐富活動形式。學校根據學生喜好和教學要求,編排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教育課程。利用大課間時間,開展廣播操、禮儀操和流行韻律操教學。結合建黨100周年,學校編排了紅色大課間《閃閃的紅星》。結合傳統文化,編排了以《弟子規》為主題的禮儀操。結合學生喜好,編排了《大夢想家》等韻律操,極大地豐富了課間操的趣味性。體育節的項目,學校也進行了創編,設計了《搶運公糧》《穿越火線》《解救戰友》《巧渡大河》《萬里長征》《沖鋒陷陣》等運動項目,融入了紅色教育元素,讓學生在競賽的同時,也體驗到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奮勇拼搏的精神和斗志。

  四、尊重自然規律,校園環境以美育人。一是合理利用空間。合理利用校內空間開展綠化美化,充分利用宣傳欄、文化長廊及班級文化陣地開展思想道德宣傳。特別在今年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我校將一樓600平米的架空層設計成紅色文化小廣場。學校在架空層上空懸掛國旗、黨旗、隊旗。兩面“學黨史 感黨恩”的主題墻展示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突出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節點,讓學生在學習參觀中耳濡目染受到黨史教育。設計了紅讀角、“紅色知識小問答”翻轉牌趣味游戲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彰顯文化特色。打造了特色鮮明的“百步梯”,選取了《論語》中的101個名句,在主教學樓101級臺階上用小篆雕刻裝飾,101級臺階代表著學校對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美好祝福。三是師生共同建設。學校將美術、語文等課程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開展校內奇石命名、校園綠植優化、學生習作展示等活動,遴選優秀學生作品,作為校園固定景觀,培養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国产精品免费区二区三区观看,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