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昭明小學始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的辦學歷史,因毗鄰紀念南朝梁太子蕭統的昭明臺而得名。
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著名革命家蕭楚女曾兩度在此執教的學校,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獨特的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近年來,襄陽市昭明小學充分挖掘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用書香文化潤澤學生心靈,用紅色文化引領健康成長,用戲曲文化充實精神生活,用養成文化培育文明習慣,實現了文明教育廣滲透、全覆蓋,讓學校成為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2017年,襄陽市昭明小學喜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為百年老校又立下一塊國字牌。
一、紅色文化潤心靈
“蕭楚女的人生格言是‘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的主要精神就是蠟燭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也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月10日下午,在昭明小學“蕭楚女生平展廳”,小學五年級學生賀宇澤面對該校百名老師,毫不怯場進行講解。和賀宇澤一起為老師們“上課”的,還有3名小學生,他們都是“紅燭文化講解團”的新成員?!凹t燭文化講解團”由20名小講解員組成,均為該校五年級學生。他們一年前開始接受培訓,目前為展廳里的新一屆講解人,分別在蕭楚女生平簡介廳、革命事跡廳、襄陽活動廳和校史陳列廳進行講解,整個講解過程約為15分鐘。
1927年4月22日,年僅34歲的湖北籍共產黨員蕭楚女被殺害。1920年和1923年,蕭楚女先后兩次來到襄陽第二師范學校(昭明小學舊址)傳播馬克思主義,為后來“二師學潮”的爆發播下火種。
從此,蕭楚女成為昭明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座豐碑。昭明小學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為理念,深入挖掘昭明太子的“仁愛”情懷、治學理念以及蕭楚女的革命精神。
昭明小學“蕭楚女生平展廳”建于2008年。每一名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就是參觀展廳,了解蕭楚女生平事跡,學習其革命精神。學校以蕭楚女精神為內核,創編了紅色劇目《永不熄滅的紅燭》,緬懷其豐功偉績,弘揚紅燭精神。
蕭楚女展廳是學校少先隊“蕭楚女中隊”的活動基地,學校大隊部每年在五年級優秀廣播員中開展“爭當金牌講解員”活動,通過競聘選拔一批優秀學生擔任展廳小講解員,成立“紅燭文化講解團”,為參觀者進行紅燭文化的講解。2021年3月,紅燭文化講解團的部分同學受邀赴湖北衛視錄制節目。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昭明小學在“六一”兒童節期間舉辦了“建黨百年 童心向黨--紅色旋律大課堂”活動,同學們用講述、朗誦、情景劇、舞蹈、歌唱等多種形式演繹不同年代的紅色旋律,呈現了一場藝術水平較高、教育意義極強的紅色課堂。
二、傳統文化進校園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昭明小學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軸心,將戲曲及國學文化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染。
該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編寫了少兒京劇教材,組建了少兒京劇團,每周五開設戲曲社團課。
在昭明小學,多數學生能演唱《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智取威虎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等曲目,人人會跳戲曲廣播操。
昭明戲曲團成立于2008年,培養了四屆300多名小票友。2019年5月,學校戲曲社受湖北衛視邀請參加《童聲朗朗》節目錄制,現場表演、宣傳了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襄陽花鼓戲。2020年1月,戲曲社的孩子們再次登上襄陽市少兒春晚的舞臺,向全市人民展示了襄陽花鼓戲的魅力。
除了戲曲普及,學校還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經典國學教育。
2019年9月,學校音樂老師們將唐代詩人李白的《襄陽歌》創編成了歌曲,孩子們用吟唱的方式將古詩詞傳唱開來。2020年9月,昭明小學天使合唱團排練了原創歌舞唱節目《襄陽歌》,再次受邀參加湖北衛視《童聲朗朗》的節目錄制。當年12月,老師們以《襄陽歌》音樂為背景,加入現代元素的動感鼓點,對音樂進行改編和升級,制作成適合學生運動的課間操音樂。課間操在全校推廣,引起學習的熱潮。
不僅如此,昭明小學還修建了一面長15米、高2.5米的青石浮雕--昭明太子文化墻,后操場的太子書廊與前操場的昭明太子文化墻交相輝映,長廊兩側分別昭明太子與昭明臺的簡介及民間傳說。每天課外活動時間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此潛心閱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仿佛聽到了昔日昭明太子瑯瑯誦讀的聲音。
在昭明小學,人人都是慧讀者,處處都是讀書吧,事事都是讀書內容,時時都有讀書機會。整個校園儼然一部立體書卷,師生行走其間如同行走在書卷里,腳動步移,便是翻動書頁的聲音。
“了解傳統,尊重傳統,讓孩子們把文明貫穿于日常始終,這樣可以提升孩子們的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闭衙餍W校長焦莉說。
三、養成文化育文明
文明行為是文明素質的外在表現。
2021年2月15日,昭明小學二(4)班的赫玥涵在北街游玩時撿到一個紅包,里面裝滿了錢。赫玥涵在家人的陪伴下將裝滿錢的紅包交給街頭的警察。
“像赫玥涵這樣拾金不昧的孩子在我們學校有很多,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們都會像赫玥涵一樣做,大家已經形成了文明習慣?!闭衙餍W大隊輔導員劉茜說。昭明小學設立了學生自主上交、自主登記的失物招領處,在校園內丟失的物品,大到衣物、小到筆頭,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在昭明小學,每天都有“小雷鋒”把拾到的物品送來,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越來越多。此外,昭明小學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該校設置了紅領巾監督崗。上學、放學時段和課間時段,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紅領巾監督員會舉著寫有“慢”字等內容的牌子,提醒同學們文明通行。
文明與文化密不可分?!白尯⒆釉诘赜蛭幕惺苎?,在特色教學中被滲透,在文明實踐中受鍛煉?!边@是昭明小學文明校園創建取得實效的最大法寶。
發表時間:2021-12-27 來源:湖北文明網
襄陽市昭明小學始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的辦學歷史,因毗鄰紀念南朝梁太子蕭統的昭明臺而得名。
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著名革命家蕭楚女曾兩度在此執教的學校,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獨特的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近年來,襄陽市昭明小學充分挖掘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用書香文化潤澤學生心靈,用紅色文化引領健康成長,用戲曲文化充實精神生活,用養成文化培育文明習慣,實現了文明教育廣滲透、全覆蓋,讓學校成為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2017年,襄陽市昭明小學喜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為百年老校又立下一塊國字牌。
一、紅色文化潤心靈
“蕭楚女的人生格言是‘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的主要精神就是蠟燭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也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5月10日下午,在昭明小學“蕭楚女生平展廳”,小學五年級學生賀宇澤面對該校百名老師,毫不怯場進行講解。和賀宇澤一起為老師們“上課”的,還有3名小學生,他們都是“紅燭文化講解團”的新成員?!凹t燭文化講解團”由20名小講解員組成,均為該校五年級學生。他們一年前開始接受培訓,目前為展廳里的新一屆講解人,分別在蕭楚女生平簡介廳、革命事跡廳、襄陽活動廳和校史陳列廳進行講解,整個講解過程約為15分鐘。
1927年4月22日,年僅34歲的湖北籍共產黨員蕭楚女被殺害。1920年和1923年,蕭楚女先后兩次來到襄陽第二師范學校(昭明小學舊址)傳播馬克思主義,為后來“二師學潮”的爆發播下火種。
從此,蕭楚女成為昭明小學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座豐碑。昭明小學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為理念,深入挖掘昭明太子的“仁愛”情懷、治學理念以及蕭楚女的革命精神。
昭明小學“蕭楚女生平展廳”建于2008年。每一名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就是參觀展廳,了解蕭楚女生平事跡,學習其革命精神。學校以蕭楚女精神為內核,創編了紅色劇目《永不熄滅的紅燭》,緬懷其豐功偉績,弘揚紅燭精神。
蕭楚女展廳是學校少先隊“蕭楚女中隊”的活動基地,學校大隊部每年在五年級優秀廣播員中開展“爭當金牌講解員”活動,通過競聘選拔一批優秀學生擔任展廳小講解員,成立“紅燭文化講解團”,為參觀者進行紅燭文化的講解。2021年3月,紅燭文化講解團的部分同學受邀赴湖北衛視錄制節目。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昭明小學在“六一”兒童節期間舉辦了“建黨百年 童心向黨--紅色旋律大課堂”活動,同學們用講述、朗誦、情景劇、舞蹈、歌唱等多種形式演繹不同年代的紅色旋律,呈現了一場藝術水平較高、教育意義極強的紅色課堂。
二、傳統文化進校園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昭明小學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軸心,將戲曲及國學文化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染。
該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編寫了少兒京劇教材,組建了少兒京劇團,每周五開設戲曲社團課。
在昭明小學,多數學生能演唱《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智取威虎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等曲目,人人會跳戲曲廣播操。
昭明戲曲團成立于2008年,培養了四屆300多名小票友。2019年5月,學校戲曲社受湖北衛視邀請參加《童聲朗朗》節目錄制,現場表演、宣傳了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襄陽花鼓戲。2020年1月,戲曲社的孩子們再次登上襄陽市少兒春晚的舞臺,向全市人民展示了襄陽花鼓戲的魅力。
除了戲曲普及,學校還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經典國學教育。
2019年9月,學校音樂老師們將唐代詩人李白的《襄陽歌》創編成了歌曲,孩子們用吟唱的方式將古詩詞傳唱開來。2020年9月,昭明小學天使合唱團排練了原創歌舞唱節目《襄陽歌》,再次受邀參加湖北衛視《童聲朗朗》的節目錄制。當年12月,老師們以《襄陽歌》音樂為背景,加入現代元素的動感鼓點,對音樂進行改編和升級,制作成適合學生運動的課間操音樂。課間操在全校推廣,引起學習的熱潮。
不僅如此,昭明小學還修建了一面長15米、高2.5米的青石浮雕--昭明太子文化墻,后操場的太子書廊與前操場的昭明太子文化墻交相輝映,長廊兩側分別昭明太子與昭明臺的簡介及民間傳說。每天課外活動時間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此潛心閱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仿佛聽到了昔日昭明太子瑯瑯誦讀的聲音。
在昭明小學,人人都是慧讀者,處處都是讀書吧,事事都是讀書內容,時時都有讀書機會。整個校園儼然一部立體書卷,師生行走其間如同行走在書卷里,腳動步移,便是翻動書頁的聲音。
“了解傳統,尊重傳統,讓孩子們把文明貫穿于日常始終,這樣可以提升孩子們的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闭衙餍W校長焦莉說。
三、養成文化育文明
文明行為是文明素質的外在表現。
2021年2月15日,昭明小學二(4)班的赫玥涵在北街游玩時撿到一個紅包,里面裝滿了錢。赫玥涵在家人的陪伴下將裝滿錢的紅包交給街頭的警察。
“像赫玥涵這樣拾金不昧的孩子在我們學校有很多,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們都會像赫玥涵一樣做,大家已經形成了文明習慣?!闭衙餍W大隊輔導員劉茜說。昭明小學設立了學生自主上交、自主登記的失物招領處,在校園內丟失的物品,大到衣物、小到筆頭,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在昭明小學,每天都有“小雷鋒”把拾到的物品送來,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越來越多。此外,昭明小學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該校設置了紅領巾監督崗。上學、放學時段和課間時段,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紅領巾監督員會舉著寫有“慢”字等內容的牌子,提醒同學們文明通行。
文明與文化密不可分?!白尯⒆釉诘赜蛭幕惺苎?,在特色教學中被滲透,在文明實踐中受鍛煉?!边@是昭明小學文明校園創建取得實效的最大法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