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實驗小學始建于1965年。學校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現有學生5816名,在職教職工281名。學?,F有湖北省特級教師1名、咸寧名師6人、市師德標兵6人、省市骨干教師22人、中小學高級教師36人、中小學一級教師87人。2017年榮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2020年經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學校秉承“交給學生一把金鑰匙 ”的辦學理念,堅持立德樹人,打造和諧文明校園;堅持特色強校,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家校共建,凝聚教育合力,著力校園文化特色建設,打造書香校園品牌形象。學校以獲評“全國文明校園”為契機,持續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復驗工作,鞏固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成果,為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精誠團結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
1、強化黨建主業意識,履行黨建主體責任。從嚴從實抓好班子自身建設,明確思路、廉潔自律、民主交流、科學決策;黨員下沉社區覆蓋率達100%;學校數學、語文、綜合黨支部均獲評市直機關“紅旗黨支部”。
2、以“主題黨日”為抓手,夯實黨組織建設。用好“學習強國”、開展“黨員夜?!?、組織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邀請專家作專題講座。持續開展“黨員團員應急先鋒護校隊”活動;扎實開展“足印萬家”家訪、“萬人潔城”、“萬人潔城志愿值守”活動;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線上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
二、正德尚學 厚植文化潤澤心靈
1、以少先隊活動滲透愛國教育。深入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活動,培養美德少年。利用“國旗下成長” 滲透品德教育,讓家國情懷扎根學生心靈。組織舉辦“童心向黨,黨的故事我來講”演講比賽、建黨百年黨史宣講會、觀看烈士紀念日直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
2、以學生行為習慣為抓手開展養成教育。加強學生行為規范,踐行“雅行教育”,全面增強育人實效。學校嚴格落實德育課程,定期開展主題班隊會。堅持舉辦“學習雷鋒,做小小志愿者”系列活動,弘揚志愿精神,倡樹文明新風。學校通過六一表彰“十佳少先隊員”、“星級學生”、“新時代好少年”,爭做先進榜樣,樹立精神標桿。
三、立雅力行 多彩活動助力成長
1、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開展“同聲誦經典”、“起點閱讀·朝讀經典”、“讀經典·愛祖國·講文明”、“學黨史·頌經典”等讀書活動,深化書香校園建設。
2、辦好主題節日,塑造校園文化。舉辦美育節、“戲曲進校園”、中秋游園會、“金鑰匙杯”校園足球、籃球聯賽、“我是速算王”競賽、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展示特長,收獲體驗,感受喜悅;組織開展“科普報告荊楚行”、“視力防控員培訓會”提高科學素養,關愛視力健康;落實“陽光體育大課間”,全市體育競技連續8年榮獲團體總分第一;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在感知中成長。
四、寬仁博愛 打造精銳教師團隊
1、打造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學校注重師資培養,持續選送教師外出培訓,推進教師信息應用能力提升。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創新推出 “六個一”工程,提升教師基本功、業務能力水平。堅持推行“青年教師提升工程”,探索教師成長新路徑。
2、充分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咸寧市王小明名師工作室傾力搭建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及自我提升的發展平臺,我校王小明名師工作室數十篇論文在“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創新發展成果博覽會”成果評審中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名師工作室創新發展成果一等獎。
3、學校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師規模化應用的水平,促進信息技術和課堂的深度融合,在各項教學技能比賽和教學科研活動中屢獲佳績。我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課題《3D打印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應用案例研究》通過總課題組的審核,2021年順利結題。
五、求新銳思 構建多彩校本課程
課程育人,提升核心素養。學校注重課程的整合和優化,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構建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開發科技、藝術、體育、綜合四大類校本課程,共開設56門課程,編寫教材123本,課程引領、課堂生長,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學校將繼續堅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本,切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以課程文化為核心的學校文化。
六、校園雅致 營造書香文化氛圍
走在校園,桃李園綠樹成蔭、鳥雀成群,花壇庭院中桂香浮動、金橘燦燦,食堂與宿舍窗明幾凈。學校重視書香文化營造,校內書卷飄香閱讀區隨處可見。校園播報健康向上,櫥窗展示主題文化,宣傳廊道墻壁書畫、格言名句詩詞美文處處彰顯教育智慧。學校教室設計人文性強,功能室一應俱全,先進的教學一體機、智慧黑板等電子設備應配盡配,寬帶網絡校園全覆蓋,設有中大型學術報告廳、3D打印機教室,實行數字化教學。
“桂子花開,十里飄香”。咸寧市實驗小學用56載春夏秋冬濃墨重彩地書寫“交給學生一把金鑰匙”的辦學理念,文明在這里扎根、發芽、開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滋養著每一位學子的心田。
發表時間:2021-12-27 來源:湖北文明網
咸寧市實驗小學始建于1965年。學校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現有學生5816名,在職教職工281名。學?,F有湖北省特級教師1名、咸寧名師6人、市師德標兵6人、省市骨干教師22人、中小學高級教師36人、中小學一級教師87人。2017年榮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2020年經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學校秉承“交給學生一把金鑰匙 ”的辦學理念,堅持立德樹人,打造和諧文明校園;堅持特色強校,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家校共建,凝聚教育合力,著力校園文化特色建設,打造書香校園品牌形象。學校以獲評“全國文明校園”為契機,持續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復驗工作,鞏固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成果,為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精誠團結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
1、強化黨建主業意識,履行黨建主體責任。從嚴從實抓好班子自身建設,明確思路、廉潔自律、民主交流、科學決策;黨員下沉社區覆蓋率達100%;學校數學、語文、綜合黨支部均獲評市直機關“紅旗黨支部”。
2、以“主題黨日”為抓手,夯實黨組織建設。用好“學習強國”、開展“黨員夜?!薄⒔M織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邀請專家作專題講座。持續開展“黨員團員應急先鋒護校隊”活動;扎實開展“足印萬家”家訪、“萬人潔城”、“萬人潔城志愿值守”活動;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線上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
二、正德尚學 厚植文化潤澤心靈
1、以少先隊活動滲透愛國教育。深入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活動,培養美德少年。利用“國旗下成長” 滲透品德教育,讓家國情懷扎根學生心靈。組織舉辦“童心向黨,黨的故事我來講”演講比賽、建黨百年黨史宣講會、觀看烈士紀念日直播,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
2、以學生行為習慣為抓手開展養成教育。加強學生行為規范,踐行“雅行教育”,全面增強育人實效。學校嚴格落實德育課程,定期開展主題班隊會。堅持舉辦“學習雷鋒,做小小志愿者”系列活動,弘揚志愿精神,倡樹文明新風。學校通過六一表彰“十佳少先隊員”、“星級學生”、“新時代好少年”,爭做先進榜樣,樹立精神標桿。
三、立雅力行 多彩活動助力成長
1、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開展“同聲誦經典”、“起點閱讀·朝讀經典”、“讀經典·愛祖國·講文明”、“學黨史·頌經典”等讀書活動,深化書香校園建設。
2、辦好主題節日,塑造校園文化。舉辦美育節、“戲曲進校園”、中秋游園會、“金鑰匙杯”校園足球、籃球聯賽、“我是速算王”競賽、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展示特長,收獲體驗,感受喜悅;組織開展“科普報告荊楚行”、“視力防控員培訓會”提高科學素養,關愛視力健康;落實“陽光體育大課間”,全市體育競技連續8年榮獲團體總分第一;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在感知中成長。
四、寬仁博愛 打造精銳教師團隊
1、打造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學校注重師資培養,持續選送教師外出培訓,推進教師信息應用能力提升。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創新推出 “六個一”工程,提升教師基本功、業務能力水平。堅持推行“青年教師提升工程”,探索教師成長新路徑。
2、充分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咸寧市王小明名師工作室傾力搭建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及自我提升的發展平臺,我校王小明名師工作室數十篇論文在“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創新發展成果博覽會”成果評審中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名師工作室創新發展成果一等獎。
3、學校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師規?;瘧玫乃?,促進信息技術和課堂的深度融合,在各項教學技能比賽和教學科研活動中屢獲佳績。我校承擔的國家級科研課題《3D打印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應用案例研究》通過總課題組的審核,2021年順利結題。
五、求新銳思 構建多彩校本課程
課程育人,提升核心素養。學校注重課程的整合和優化,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構建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開發科技、藝術、體育、綜合四大類校本課程,共開設56門課程,編寫教材123本,課程引領、課堂生長,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學校將繼續堅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本,切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以課程文化為核心的學校文化。
六、校園雅致 營造書香文化氛圍
走在校園,桃李園綠樹成蔭、鳥雀成群,花壇庭院中桂香浮動、金橘燦燦,食堂與宿舍窗明幾凈。學校重視書香文化營造,校內書卷飄香閱讀區隨處可見。校園播報健康向上,櫥窗展示主題文化,宣傳廊道墻壁書畫、格言名句詩詞美文處處彰顯教育智慧。學校教室設計人文性強,功能室一應俱全,先進的教學一體機、智慧黑板等電子設備應配盡配,寬帶網絡校園全覆蓋,設有中大型學術報告廳、3D打印機教室,實行數字化教學。
“桂子花開,十里飄香”。咸寧市實驗小學用56載春夏秋冬濃墨重彩地書寫“交給學生一把金鑰匙”的辦學理念,文明在這里扎根、發芽、開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滋養著每一位學子的心田。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